天天关注:云南省西双版纳熊杰:小玉米做成大产业,傣族村寨借力电商走上致富路
虽然已到冬季,但云南西双版纳的阳光,依旧火辣辣。在橄榄坝的曼纳龙村外,成片成片的玉米宛如青纱帐,叶片绿油油,包谷胀鼓鼓。
(资料图)
一位名叫“熊杰”的年轻人头戴草帽、弯着腰,正在一块收割完玉米的空地上,跟几位傣族工人一起清理地膜。这是熊杰在曼纳龙村种玉米的第二个年头了。
熊杰正和傣族工人一起劳作
此前,熊杰是一位成功的电商掌柜,如今他是一位“农民”,种植的“小花糯玉米”在拼多多平台上供不应求,还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致富。一般人恐怕难以理解,为何他会放弃坐办公室敲键盘的轻松日子,带着媳妇一起来到西双版纳的山沟沟里种地,浑身晒得黑黝黝呢?“我是学玉米栽培的,我想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农产品。”熊杰如此讲述自己的新农人梦想。
“6小时真空锁鲜”
熊杰看中的玉米品种是天紫23号。由于个头只有13~18厘米,粒粒晶莹剔透,形如珍珠,吃起来又糯又甜,它是用傣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紫糯玉米种子培育的,被傣族人亲切地称为“小苞谷”。
“小苞谷”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含量远高于普通玉米。其中的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高10多倍,这也让它比一般的玉米更容易消化。温和的气候环境,使这里的香糯小玉米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也造就了小玉米转化的糖分更加充分,积累更多,口感更香甜。
小花糯玉米的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高10多倍
熊杰与“小苞谷”的缘分要从几年前说起。
熊杰与妻子刘星相识于就读的中国农业大学,2012年两人毕业旅行来到了西双版纳。毕业之后,这对情侣开始农产品电商创业,策略是搜罗全国各地优质食材售卖。由于注重品质、口碑好,他们的网店吸引了一批比较高端的客户,因而时常被邀请去给其他电商创业者讲课。
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满足。
“2018年,我决定转型,因为我内心想做一款属于自己的农产品。”熊杰说。妻子刘星也很支持:“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农业,结合我们自己的专业,在种植方面更有发展前途,我们俩都是农民的儿女,毕竟读了大学,想结合好自己的专业,做点事情。”
多年经营农产品电商生意的熊杰将目光瞄准了西双版纳的小花糯玉米。
“我是学玉米栽培的,相对来说比较熟悉,2018年~2019年,小花糯玉米慢慢开始火起来,我们就想着进入这个行业。我们跑过全国很多地方,西双版纳的气候很有特色,它种的反季节农作物口感、品质都好,有天然的优势。”熊杰说道。
熊杰和妻子刘星每天都要巡视地里的玉米长势情况
熊杰认为,西双版纳小花糯玉米有三大优点:第一,新鲜。因为地处热带气候,一年四季都可以出产玉米,四季都可以提供鲜货。北方的玉米一般只在夏季出产。第二,口感好。产区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现在白天30℃,晚上可以达到15℃左右,有利于玉米积累糖分,品质口感比较好。第三,它是独有的小品种。市场上常见的东北玉米都是大棒的,一个300-400克,云南的小花糯,一个只有160克,浓缩的都是精华,口感、品质都会比较好一些。西双版纳,是全球糯玉米的发源中心,最早的糯玉米都是从这里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它的种子,通过农业科研人员提纯改良,产量品质更加稳定。
“小花糯苞谷”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含量远高于普通玉米。
然而,成熟后的小花糯玉米,保鲜时效非常有限,采摘后水分会快速流失,如果隔夜了,它的鲜甜味和糯劲就会严重缩水。为此,“6小时真空锁鲜”概念产生。
与熊杰长期合作的加工厂云南烨丽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烨丽农业”)就建在种植基地附近,仅十几分钟的车程。每天早上七点多,基地和合作的农户会把采摘的玉米送到加工厂,工人剥去玉米苞叶,然后分拣,清除没上花的玉米或者被虫蛀的玉米后,砍掉玉米尾部,送去洗净、风干,再传输到真空包装机,把一根根玉米自动插进食品级真空袋,迅速抽真空,没有任何添加剂,然后送进一个不锈钢热水罐,用120℃高温蒸煮杀菌,21分钟后出罐。冷却后,就可以打包发车了。
早上七点多,基地把采摘的玉米送到加工厂,工人剥去玉米苞叶,然后分拣
从采摘下来到最后封装发车,前后不超过6小时,既保证了新鲜,又减少了营养流失。真空包装的玉米棒,红黄相间,粒粒饱满,有着宛如珍珠的光泽,温润而有质感,保质期长达6个月。
收割后的小花糯通过加工,达到“6小时真空锁鲜”标准
平均亩产量高50~80%
经过一番考察,熊杰选定了橄榄坝的曼纳龙村,跟村委会签约,承包了341亩地种玉米。
熊杰夫妇承包了341亩地种植小花糯玉米
包下农田之后,熊杰夫妻俩马不停蹄,对田地进行改造,重新布局,挖沟、布管、施肥,买拖拉机、抽水机、无人机,还到曼纳龙村招了9位傣族员工进行培训,从种到收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操作。由于采用了新技术,这些傣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如整地覆膜全部机械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打农药用无人机,节省了很多人力。
正在玉米地使用无人机的熊杰
与此同时,熊杰与妻子住在寨子外几百米的简易工棚里,养了一条大黑狗作伴。每天早上6点半,熊杰起床,需要在7点半之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给前来上班的工人分配任务,比如播种、接管子、打药。安排好任务,他就开着电瓶车去巡田,去每块地看看玉米长势,打药以后的效果,施肥以后的效果,接下来何时浇水、施肥、除草,第二天大概会干什么活,还需要多少工人,一一记录下来,心里有个数,提前做安排。15块地,就这么循环着来,即便日常开电动车出行,他每天的步数也要上两万。
经过第一季、第二季的摸索,从第三季起,到现在第七季,熊杰的技术方案逐步成熟了,雨季的亩产量达800公斤左右,旱季的亩产量达到1200公斤左右,相较于周边其他农户的平均亩产量要高50~80%。
在熊杰夫妇的悉心照料下,他们玉米地的在旱季的亩产相较于周边其他农户的平均亩产量要高50~80%。
面对前来取经的农户,熊杰表示,精细化的管理是核心。
首先,科学合理用肥。一开始就取土样、测土质,看土壤里面氮磷钾含量是多少,再根据养分含量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这样可以在减少肥料使用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比较高的产量,而农户施肥的方式,是很随意的,肥料利用率不高。第二,科学合理用药。为了防止虫蛀,需要精确掌握农药的品种、使用时间、使用剂量、间隔期,虽然采用的是绿色低残留农药,但防虫效果比较好。第三,科学防鼠。在摘收前,需要把田里的草处理一遍,老鼠就会减少一点,如果是没有防鼠意识,玉米可能会减产1/4到1/3。
每次在摘收前,熊杰都要把田里的草处理一遍,这样老鼠就会减少一点。
熊杰与妻子的到来,给曼纳龙村带来了新的气息,村民颇为支持,经常喊熊杰去家里吃饭,关系颇为融洽。
对于熊杰的种地水平,村民十分佩服。50岁的傣族村民波吉说:“亩产比我们种的高了很多,我们以前没种过这么多了!”他把自己的两块地,也出租给了熊杰,现在他成了玉米基地的9位合同工之一。
熊杰夫妇在曼纳龙村招了多位傣族员工进行培训,从种到收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操作。
每天来基地干活,波吉很开心:“以前,村里没啥工作机会,经常要跑到七八公里外的地方去打短工,很不稳定,家里也照顾不到。现在到基地上班,就在家门口呢,不用出远门了,家里有点什么事,照应也方便,还有时间去接送孙子孙女上学了。”
对于这份工作,他颇为珍惜:“工作比以前稳定多了,每个月有3500元的工资。老板人也好,还会请我们吃烧烤。”
再也不愁小玉米卖不出去
种植出来的玉米,销往何处?
过去,西双版纳种植小花糯的农户,只能通过很原始的方式销售小玉米,在自家煮好后用扁担挑到机场或者景区附近售卖给来西双版纳旅游的游客,遇到旅游淡季,卖不出去的小玉米只能烂在地里,农户不仅损失惨重,还打击种植积极性。
熊杰是幸运的。早在他动身前往西双版纳种植玉米之前,烨丽农业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烨丽农业2020年开始在西双版纳做小花糯玉米生产加工,但原料还不稳定,希望有个优质的原料基地,双方一拍即合,熊杰做生产基地端,烨丽做加工销售端。
熊杰夫妇和烨丽农业签订保价长期回购合同,烨丽农业又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把小花糯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跟烨丽农业合作,搞订单农业,签订的是保价长期回购合同,全年是一个稳定的收购价格,接近4元/公斤,供不应求。”熊杰表示,小花糯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高的时候可能每公斤5元~6元,低的时候可能就是每公斤0.8元~1元。
熊杰表示,加工厂希望原料端更加稳定,基地端也希望稳定,稳定的收购价格可以增强种植基地抗价格波动的能力,不然风险很大。
谈到未来的计划,熊杰信心满满的表示:“农业是一个值得长期做的产业,投资大、见效慢,还需要积累经验。现在,小花糯在销售上没问题,尤其是跟拼多多平台合作之后,销量增长很快,他带动了加工厂的销售,扩大了我们基地的订单,进而带动了农户的种植,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之后,就可以带动整个小花糯产业的发展。”
“电商+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这种新型现代农业模式的成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在外打拼的西双版纳人回到故乡,投身乡村振兴。李杨景、王艳芳就位列其中。
返乡创业的李杨景现在负责管理烨丽农业承包的400多亩小花糯玉米种植基地。
“以前,我并不太喜欢农业,虽然我读的是农学院,学过农业机械,却很想走出农村。但我出去走一圈后,对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李杨景表示,他现在负责管理烨丽农业承包的400多亩种植基地。
烨丽农业以前是与生鲜超市合作,做线下生意。2021年10月份开始在拼多多上开拓销售渠道,开店第一个月就卖出了11万多元的销售额,第二个月就冲到了近100万元销售额,让烨丽农业整个团队都很兴奋,开始铆足劲扩大采购和加工规模,目前公司已有7个加工厂,每天加工量达到30吨左右。2022年前11个月,店铺销售额已经超出目标。
王艳芳把通过拼多多后台销售大数据了解到的需求端反馈传达给加工厂的员工们,以求不断改进
烨丽农业总经理助理王艳芳笑道,如今有了电商在销售端的助力,本地农户再也不愁小玉米卖不出去,只愁种植的量不够多、不够卖。
- 天天关注:云南省西双版纳熊杰:小玉米做成大产业,傣族村寨借力电商走上致富路
- 乔丹当年招募罗德曼说了啥?对比格林电话杜兰特,结果就不意外了_环球通讯
- 环球消息!美官员透露美国准备宣布超20亿援乌计划,首次包括一款远程打击武器
- 兴齐眼药:融资净买入1257.42万元,融资余额4.46亿元(01-31) 快消息
- 环球最新:第四街道_关于第四街道介绍
- 创领者智能英语怎么学-创领者智能英语_当前动态
- 环球热消息:享优先发货权 三星Galaxy新品先行者计划全渠道开放登记
- 焦点!欢瑞世纪:公司影视剧《千秋令》已取得发行许可证
- 烟台大学一年学费多少钱附各专业的收费标准_2023年参考_天天资讯
- 实时:云南省邮政快递业提升投递能力保障民生防疫物资高效运递
- 九派每日数据观|年节已过,“春节经济”哪家强?
- 2023年基金怎么投?
- 老年人如何吃出好身体?这个营养健康锦囊请收下
- 空间站运控团队全年无休 守护航天器在轨安全
-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次旅行,来蓬莱吧~
- 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短句(精选126句) 每日播报
- 扬子空调遥控器怎么打开后盖_扬子空调遥控器怎么解锁
- 今日关注:你好 我的城丨春节“美颜”不打烊
- 黄金ETF需求继续下降 国际金价看涨 焦点观察
- 世界热门:鲜花俏 生活美 农民笑——迁安市上射雁庄镇大绿洲花卉基地见闻
- 烟火气回来了 他们的责任更重了
- 世界时讯:弥勒:人大代表提建议 道路硬化得民心
- 为了谁曲谱伴奏G调_为了谁曲谱|世界今亮点
- 当前热点-TA&罗马诺:切尔西3000万欧签古斯托已达原则性协议,夏天加盟
- 宇晶股份:公司目前尚未布局钙钛矿电池领域
- 78平的原木小户型二居室,手枪户型也能变得很实用-环球资讯
- 【新春走基层】寒冬里的热火朝天 资阳掀起重点项目“新年攻势”
- 【-MILGRAM-】中文空耳 06_当前时讯
- “年味”十足!正月初一至初五8万余人次游崂山
- 每日速看!不想踢中超?粤媒恳求足协:别让广州队补赛,影响中超联赛质量!